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


打破專業迷思  呼籲攝影愛好者把握機會!

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  630日截止收件

為鼓勵參與 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取消數位畫質限制與報名費

【發稿時間:95620日】

2006全球首屆國家地理攝影大賽」自五月一日開跑以來,已引發台灣攝影界的熱烈關注。主辦單位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為鼓勵更多攝影愛好者的參與,決定解除先前的數位畫質規定,並取消報名費限制,以激勵更多民眾踴躍參賽。目前收件已進入倒數計時,到630日為止。

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特別指出:本項比賽純粹為了鼓勵攝影創作,並未設下任何門檻。本質而言,這是一項期望廣邀同好、共襄盛舉的「平民化」國際攝影大賽,也是全球首屆創舉。因此《國家地理雜誌》才決定解除先前的600萬畫素規定,及報名費的限制,激勵攝影同好參賽,以提升台灣代表作品的水平。主辦單位也將主動退費給已繳費者。

活動策劃人曾蕙蘭表示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雖然是全球攝影界的最高標竿,但在「人手一機」的時代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認為只要具備創意、熱情及觀察力,每個人都可拍出好的作品。《國家地理雜誌》自今年三月號起增設《大師就是你》單元,就是希望徵集存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萬千攝影佳作,並發掘潛力雄厚的攝影愛好者,這跟國家地理雜誌從本年開始主辦國際攝影大賽的出發點一無二致。

資深影像兼編務文化工作者蕭嘉慶認為,台灣民間、部落格及網路族群裡潛藏許多優秀的攝影師,他們的影像活力與創意都非常旺盛,但對於參加攝影比賽卻往往裹足不前,因而錯過許多發揮自己、登上國際舞台的機會。《國家地理雜誌》特別鼓勵台灣的民間攝影愛好者走出虛擬世界,利用這次「平民化」的全球性大賽,為自己的創作爭取獲得國際級評鑑的機會,為自己打出另一片天空。

曾蕙蘭表示: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主辦這次比賽不強調設備的好壞,而在作品的「心意」與「新意」,只要能觸動自己,感動別人的照片,就是我們在找的作品;因此器材不論傳統或數位,題材不論本土或國際,都歡迎報名參賽。曾蕙蘭代表《國家地理雜誌》,鼓勵台灣的攝影同好不要受限於專業的迷思,大膽展現自己的創作,踴躍投稿,也使台灣有機會發現更多優秀人才,與國際分享我們的作品。

台灣區將於七月中旬選出優勝作品參加國際賽,國際賽結果將於九月發表,得獎作品亦將刊登於全球發行逾6,000萬份的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及其全球網站。

收件至630日截止,時間有限,機會難得,希望有興趣的民眾把握報名時間。詳情請上http://www.ngm.com.tw/cap/index.htm 或諮詢專線02-87861228查詢。

 比賽參考資訊

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,收件期間自51日至630日截止,於7月遴選出三位優勝作品,代表台灣角逐世界獎項。國際賽三項指定項目,分別為:「自然世界」、「旅遊/文化」與「人物」。主辦單位特別在台灣區另設指定項目「台灣映象」,特別設立「Epson數位獎」與「文化總會獎」,分別鼓勵在「數位列印影像品質」與「攝影創意」方面呈現台灣特色之美的傑出作品。

台灣區「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」之優勝者,除作品可榮登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外,國際賽指定項目之前三名,最高可獲得三萬元高額獎金與獎盃,且分別可獲EPSON Stylus Photo R2400Canon Power Shot A540、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一年份等專業級獎品,最高總值近台幣7萬元。

 



 

聯絡人:

 

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

黃雅惠(Debby Huang)

電話: 02-8768-1228*2802/0953-577-969

E-mail: debby@earth-ego.com.tw

 

 

範亞公關       

王筠翔(Justine Wang) 

電話: 02-2541-3777 / 0963-426-717

E-mail: justine@pac-mktg-group.com

新聞局局長鄭文燦(中)與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總經理林耕然(右二)及與會貴賓一同宣布活動開跑。

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比賽辦法

關於美國國家地理學會(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

 

全球攝影標竿 首度舉辦國際賽事

主辦單位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總經理林耕然表示,台灣愛好攝影人口眾多,透過國內各種攝影比賽,培養了許多攝影菁英,可惜大多缺乏國際比賽經驗,少有與各國菁英共同切磋的機會。因此,中文版對此項國際賽事義無反顧積極投入,全力籌辦台灣區代表選拔活動,希望藉由這場台灣歷年最大、最權威的世界級攝影大賽,將台灣攝影作品送上世界舞台。

新聞局局長鄭文燦親臨主持開跑儀式,並表示:新聞局一直以來推動國內攝影藝術不遺餘力,也不斷發現許多優秀的人才與作品,足以走向國際。近期獲得全球矚目的電影導演李安,對國人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。期待能透過這次台灣區「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」,在台灣攝影界再找到另一個李安,於國際上發光發熱。
 

20餘國共襄盛舉 邀請台灣攝影菁英



 

照片會說話,攝影具有保存文化、見證歷史的功能。重要的攝影作品也往往成為各國文化保護的資產。文化總局副秘書長陳秀惠指出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過去見證許多人類歷史的重大里程,包括太空人登陸月球、美國飛行員首度飛越北極等,就像許多台灣早期的歷史紀錄,便是透過鏡頭一一呈現在人們面前,讓照片說話。陳副秘書長表示,台灣有許多世界級的自然遺產需要保護,建議國人可以以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為例,讓更多國際人士透過鏡頭,感受台灣的風土人文之美。

台灣區選拔的評審陣容十分堅強,分別來自各界具有高度指標的資深攝影人。包括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所長張照堂、台北市美術館館長黃才郎、政大廣電系專任講師郭力昕、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監事簡扶育、中華攝影教育學會理事長蔡文祥、中時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,以及東京都美術館策展人笠原美智子等七位。評審團蔡文祥理事長代表表示,對攝影者而言,台灣並不缺攝影比賽,缺乏的是國際級的磨練機會。相信這次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大賽,清晰標示對自然與人文的關懷意識,放大了從事攝影的格局與意義,更可以激發參賽者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情的創意與作品。他鼓勵有心培養國際視野,挑戰自我的攝影愛好者踴躍參賽,努力爭取向國際發聲的機會。
 

EPSON台灣愛普生科技公司獨家贊助本活動



 

台灣愛普生總經理李隆安表示,Epson長期關注數位影像產業發展,早在2002年就成立台灣數位攝影聯盟,並連續12年舉辦全球性數位攝影比賽「Epson百萬大賞」,今年更在台舉辦首屆「台灣亞太攝影藝術論壇」,為本地數位攝影產業所做的努力不遺餘力。據統計,目前國內約有8成以上專業攝影師以Epson為指定的輸出品牌,可見專業攝影界對Epson品質的認可。李隆安強調,國家地理學會這次主辦的國際攝影盛會以「創意」及「品質」為評審要件,在此前提下,EPSON更將當仁不讓,全力以赴。Epson期待與《國家地理雜誌》的合作,更加帶動台灣攝影菁英的培養,不斷創作出世界級的作品,讓世界因此更有機會看見台灣。

五月一日活動起跑 相關系列活動同步開跑

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,收件期間自5月1日至6月30日截止,於7月遴選出三位優勝作品,代表台灣角逐世界獎項。國際賽三項指定項目,分別為:「自然世界」、「旅遊/文化」與「人物」。主辦單位特別在台灣區另設指定項目「台灣映象」,特別設立「Epson特別獎」與「文建會特別獎」,分別鼓勵在「數位列印影像品質」與「攝影創意」方面呈現台灣特色之美的傑出作品。

台灣區「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」之得獎者,除作品可榮登於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外,國際賽指定項目之前三名,最高可獲得三萬元高額獎金與獎盃,且分別可獲EPSON Stylus Photo R2400、Canon Power Shot A540、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一年份等專業級獎品,最高總值近台幣7萬元。

另外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為讓國際攝影大賽活動更臻完美,於5月至12月更精心規劃許多系列活動,其中包括:「國家地理攝影營」、「網路票選活動」與「優勝作品全國巡迴展」等,除了讓更多國人體會攝影的樂趣,更進一步提升美學教育,讓攝影愛好者及一般民眾,都能分享這次參賽作品的賞析,甚至與攝影大師面對面的切磋。

2006國家地理國際攝影大賽比賽辦法

 

壹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比賽時程

1.      比賽開始:200651日(星期一)

2.      收件截止:2006630日(星期五)

3.      評審日期:200673日(星期一)

4.      頒獎典禮:2006718日(星期二)

5.      台灣優勝作品參加國際賽:200681日(星期二)

6.      國際賽結果揭曉:20069

 

貳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比賽項目

A. 國際賽指定項目

  1. 自然世界(Natural World
  2. 旅遊/文化(Travel/Culture
  3. 人物(People

* 每人每項目最多只能有一作品參賽,全部國際賽指定項目最多只能有三件作品參賽。

B. 台灣區指定項目

『台灣映象』:與台灣相關的風土、人文主題。

  1. 文化總會獎
  2. Epson數位獎

* 本項目每人最多只能有三件作品參賽。

 

參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評選獎項

A. 國際賽指定項目(每項目)

1.      冠軍一名:獎金參萬元整+Epson Stylus Photo R2400+冠軍獎盃。

2.      亞軍一名:獎金貳萬元整+Canon Power Shot A540+亞軍獎盃。

3.      季軍一名:獎金壹萬元整+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一年份(12)+季軍獎盃。

4.      優選十名:獎狀一只。

5.      佳作十五名:獎狀一只。

B. 台灣區指定項目

1.      文化總會獎三名:獎金壹萬元整+獎狀一只。

2.      Epson數位獎一名:Epson Stylus Photo R2400+獎狀一只。

3.      優選十名:獎狀一只。

 

肆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參賽資格

1.      所有中華民國18歲以上國民。

2.      國家地理學會/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/秋雨文化的員工及其家人、本次活動相關人員不可參賽。

3.      本活動主辦、協辦、贊助單位之辦理人員、本活動之顧問、評審不可參賽。

 

伍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使用媒材

1.      彩色或黑白照片皆可。

2.      作品以數位相機或傳統相機拍攝皆可。

3.      若以正片拍攝,請採35厘米彩色正片。請寄複製片,不要寄送原片。

4.      作品中不得含有兩張以上照片的合成,亦不得以任何方式除去作品中的任何元素。但可接受小幅度的加光、遮光,或色彩修正。

5.      得獎者之正片原片或原始底片必須提供作為國家地理學會/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/秋雨文化之相關刊物刊登使用。

 

陸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品規格

1.      彩色正片必以標準2 * 2吋紙板或塑膠鑲框。

2.      沖印/列印出的照片尺寸上限為8 * 10吋(或20.3*25.4公分)。以照片參賽者請務必確認得獎後能夠提供原始底片。

3.      參賽作品不得以玻璃或任何形式加以裱框。

 

柒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品資格

1.      參賽作品不得超過三年,且必須從未出版或刊登於任何刊物,且從未獲得任何獎項。違反者取消其得獎資格,已領取獎勵者(含獎金、獎品、獎座、獎狀等)則追回之。

2.      作品中若含有可辨識的人物,請盡可能附上人物的肖像授權書。

3.      國際賽項目每人每一項目最多只能投報一件作品,台灣映象每人最多可投報三件作品,全部比賽最多可投報六件作品。

4.      參賽作品可為彩色正片、彩色沖印/列印照片、黑白沖印/列印照片等組合。

5.      使用彩色正片參賽者請以複片參賽,主辦單位將不會退件。

6.      使用數位相機拍攝而得獎之作品,應交付原作(六百萬畫素以上)檔案審核,審核無誤後,方予給獎。

7.      正式參賽文件必須包括報名費、報名表及參賽作品。

8.      請於正片作品鑲框上或沖印/列印照片背面清楚註明您的姓名。

9.      為了避免受損,作品寄送時請務必以硬紙板包裝完好。

 

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收件/截止日期

開始收件:51日起

截止收件:630日止

* 作品以郵戳為憑,請務必掌握送件時間。

 

玖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報名費

1.      每件作品酌收新台幣100元處理費。

2.      報名費繳交辦法:

l        ATM轉帳:銀行代號:009 帳號:524101-16599-500

l        銀行匯款:彰化銀行西松分行  銀行代號:009 帳號:524101-16599-500 戶名:秋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
l        郵局劃撥:帳號:19716735  戶名:秋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
 

壹拾、    評審

1.      評審標準將依據作品的創意(50%)與攝影品質(50%)來評等。

2.      參賽者必須尊重評審委員之評審結果,不得提出異議。

3.      請勿來電或Email詢問參賽作品的處理進度。主辦單位將在200675日前會主動通知獲獎者。

 

壹拾壹、          版權條例

1.      參賽者必須擁有參賽作品的所有版權。參賽作品必須由參賽者親自拍攝。

2.      參賽者有義務確保國家地理學會/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/秋雨文化擁有您攝影作品的出版權利,參賽者並須擔保參賽作品之影像無爭議。參賽作品若有智慧財產權等相關爭議產生,與主辦單位國家地理學會/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》/秋雨文化無涉。

3.      得獎者在接獲通知後十四天內必須簽署及繳交版權讓渡書及聲明書,否則視同棄權,主辦單位將另行選出得獎者遞補。

4.      獲獎者同意自得獎通知起無償讓與國家地理學會/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中文版/秋雨文化在未來雜誌、刊物、網站等媒介中,刊登其得獎作品,應用於與本次比賽、學會、雜誌相關之活動,或是做為廣告或宣傳使用。

 

壹拾貳、          同意條款

1. 送件參加本次比賽視同參賽者接受參賽簡章規定之所有條款。

2. 未遵守本活動參賽規則者視同棄權。

3. 不論是否得獎,主辦單位將不退件。

4. 參賽作品於郵寄途中遭不可抗拒災變造成之損失,主辦單位恕不負責。

 

壹拾參、          注意事項

1.       主辦單位將不退還任何參賽作品。

2.      凡參賽之作品,因郵寄途中或不可抗拒災變造成之損失,主辦單恕不負責。

關於美國國家地理學會(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

 

188810月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問世時僅是一份學術性質的科學雜誌,讀者限於一小群具有專業背景的人。保守的暗棕色封面,完全沒有圖片,只有辛勤治學的研究成果,討論諸如〈地質探勘的地理學方法〉、〈聖經創世紀裡的地理形勢分類〉,〈188831114日的暴風雨〉之類的題材。

 

如今,時隔百年,鑲黃邊的《國家地理雜誌》每月都將地理的世界--廣義的地理--送到全球超過4千萬的成人和兒童眼前。《國家地理雜誌》以全面、適時的文章,加上精采生動的圖片與地圖,透過作者直接的觀感,為世事的劇變作下記錄和詮釋。

 

《國家地理雜誌》的蛻變,是在雜誌第一位全職總編輯吉伯特葛羅夫納(Gilbert H. Grosvenor)手裡啟動,之後數十年的時間裡淬煉精進、琢磨技術,方才有目前的面貌。葛羅夫納的任期長達55年。他在1899年剛上任時便看出,國家地理學會若要擴大會員基礎,關鍵就在於如何「將學會的雜誌,從報導冷硬的地理知識,扭轉成......記載我們這大千世界裡的諸多活潑、生動的人生百態的媒體。」

 

葛羅夫納最早為雜誌樹立的傳統之一,是以第一人稱撰寫平舖直敘的文體。到了1910年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又樹立了另一項傳統:黑白與淡彩照片和生動的插畫等,用得愈來愈多。封面也加上了橡樹、月桂葉片、橡實、半球圖樣的花邊。此後六十年,這便一直是雜誌封面的基本樣式。

 

葛羅夫納雖然大力改革,但也不忘維護他心目中雜誌的獨特風格。例如早期曾有人將《國家地理》之名改掉、將總部搬到紐約、將雜誌開放訂閱、送上報攤販賣,這些想法都因他反對而未能成真。葛羅夫納在1900年時曾說,「以會員制發行雜誌,吸引力會比招收訂戶要大。」葛羅夫納說的沒錯。《國家地理》雜誌的發行量--即是學會的會員數--就在他手中,從1899年的1,400份,於1910年暴增為74,000份,再於1920年暴增為713,000千份。

 

到了192030年代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的讀者在雜誌裡首次讀到一連串探險活動的紀實報導,並附有彩色的圖片。雜誌記者梅納德威廉斯(Maynard Owen Williams)在1921年便曾寫道:「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看別的地方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。」十年之前他自己也開著汽車從地中海橫越亞洲,抵達中國的黃海,創下探險的新紀錄。1930年代,徠卡相機和柯達底片更為《國家地理雜誌》增添了兩項利器,可以將遠方的國度的實景送到讀者的家中。

 

葛羅夫納的兒子,梅爾維爾葛羅夫納(Melville Bell Grosvenor)接任總編輯之後,於1957年到67年間負責雜誌的編務。在他治下的《國家地理雜誌》,也反映了195060年代初期的樂觀主義和理想色彩。底片品質的改良以及新的印刷技術,使雜誌上的圖片變得更加生動、鮮明。19599月,《國家地理雜誌》開始固定用彩色照片製作封面--那次用的是一張美國海軍噴射機的照片。

 

1960年代,太空探險為《國家地理雜誌》開闢出一塊嶄新的領域,可以提供給世人欣賞。夾在雜誌裡的插頁附圖,頭一次將海床上的高山深谷描畫出來,恍若抽乾了大海的水,將大海化為陸地。在這期間,雜誌也終於改以全彩出版,封面上橡樹加月桂葉片的鑲邊也逐步去掉,以突顯封面照片。而學會的會員也在這期間從1962年的300萬人,於1969年再增加成640萬人。

 

《國家地理雜誌》於成立之初,即有一則編輯方針:「不論任何國家、任何民族的題材,只宜刊登好的一面;不雅的描述、不當的批評,一概不予刊登。」然而,到了1970年代,雜誌的領導階層還是決定要向這則方針挑戰。當時的總編輯,吉伯特葛羅夫納,也就是雜誌第一位全職總編輯的孫子,及其繼任的幾位總編輯,便率領雜誌邁向具有爭議性的領域,開始報導化學污染、核能發電、非法野生動物買賣和人類演化等等課題。

 

過去20年來的科技突破,在雜誌的編輯上也充分反映出來,雜誌曾以衛星影像插頁地圖,將美國的面貌以最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;細胞、原子內部的特寫鏡頭,海洋深處的動植物世界,以及太空的奇景等等,也都曾是雜誌的要角。至於就環保課題所作的廣泛深入報導,更是雜誌努力不懈的主題。特別是在1993年,曾以水資源為題推出特刊。2002年更分別在1月與2月推出〈生態熱點〉與〈人類的挑戰〉系列報導,關心地球上生態多樣性豐富但遭受威脅的地方,並探討人類在新世紀面臨疾病控制、食品安全、全球淡水供應與大都會人口爆炸等議題。

 

如今,這份118年歷史的雜誌,發行量超過1000萬份,遍及世界每一個國家;目前有26個語版:英文、日文、西班牙文(西班牙語拉丁美洲)、義大利文、希臘文、希伯來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波蘭文、韓文與葡萄牙文(葡萄牙與巴西)、荷蘭文、丹麥文、瑞典文、挪威文、芬蘭文、中文、土耳其文與泰文、印尼文……等國。


<回上一頁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