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 {圓光寂照~~臺南開元寺{ |
位於文化古都台南市北區的開元寺是台南市內規模最大的佛寺,也是臺灣最早的官方寺院,據歷史記載--「開元寺」--原為鄭成功之子鄭經於明永曆卅四年(公元1680年)監造完成並取名為「北園別館」又稱「洲仔尾園亭」做為安養其母親董氏之所,庭園內林茂竹修、小橋流水,加上亭台樓閣以及華麗的雕樑畫棟,使當時的寺內園景堪稱台灣庭園之冠。
清康熙(公元1661~1722)廿九年,當時的台灣總兵王化行與台廈道王效宗見「北園別館」之敞闊幽靜極適合改為寺院格局,遂將別館收為官方所有並改為佛寺取名為「海會寺」又稱「開元寺」,後台灣道蔣元樞更將寺產增置至卅餘甲,而三百多年來開元寺經過幾次修建與增建,如今的開元寺已非當年的富麗堂皇,反而成為寺廟殿堂中典型的「伽藍格局」,這種格局在台灣的寺廟建築中確屬罕見。
來到台南市北園街的開元寺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莊嚴華麗的山門,中門上門匾書「登三摩地」清楚的告訴遊客此乃佛門聖地,中門左右各有藍獅踏鐘及白象踩鼓之雕塑,兩側並闢有「佛階」門與「覺路」門,山門的窗飾則以四大天王與金童玉女為主題雕塑,值得慢慢欣賞。
穿過山門眼前一片綠意盎然,這片占地約八百多坪的寺前埕綠蔭蔽天、古樹崢嶸,漫步其中讓人一身舒暢,也好像給世俗凡人進入佛寺殿堂前的心靈準備空間,左側牆邊的碑亭清楚的告訴我們開元寺珍貴的歷史見證。來到三川門,屋脊上正脊以左右雙龍拱舍利塔展示,簡樸而莊嚴值得一看,三川門上的門神亦是名聞遐邇 ,彩工之精細更值得佇足觀賞,而門內兩側坐著「唏」、「哈」二大天神力士,雄壯威武讓人有震懾心底的感覺。
走過中庭來到彌勒殿,門上高掛「彈指優曇」匾額與滿面笑容的金身彌勒佛相互輝映成趣,前廊中柱批聯「我笑有因真可笑,你忙無甚為誰忙」讓我佇足沉思許久。彌勒佛的後方是威風凜凜的韋駄菩薩神像,雙手合十、兩眼垂視,遊客站在菩薩前不由得敬畏三分。而左手邊一排古雅平素的原木平房吸引著我走過去,格窗與門扇佈局讓我放慢腳步細心品味,平房前後為禪房中間為父母堂,上供眾多靈位。
彌勒殿的後方即為開元寺的主殿--「大雄寶殿」了,大雄寶殿又稱三寶殿為僧、尼早晚課誦的地方,裡邊主祀「釋迦牟尼佛」、「普賢菩薩」、「文殊菩薩」,旁祀十八羅漢並懸掛古鐘及大鼓 各一座。據聞古鐘重達一千六百斤於康熙卅四年(公元1695年)所鑄造,殿右側有一座日本人遺留下來的神龕,也可順道觀賞。殿前簷下大樑左右置戇番扛大杉雕像,戇番身穿明代軍服,濃眉大眼、勇猛獷悍,以單臂奮力抬樑讓人不覺莞爾一笑。
大士殿為二樓水泥建築,一樓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,左次間有一古井,名為「鄭經井」,是明永曆卅四年建館時所開鑿,井旁四周陳列著鄭成功的官帽、器物以及各類文物等,深具歷史價值。
院後埕西側有一提名[圓光寂照]三座相連的靈骨塔,塔身靈秀、古色古香,可說是開元寺的地標,而靈骨塔前約五十公尺處有一叢[七弦竹],相傳為鄭經母親董氏從中國大陸河南臥龍岡移植來台,推指一算此七弦竹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。
開元寺除了上述精華外還有許多無法以筆墨形容的故事,它的宏偉、寬敞、典雅、樸素以及清幽的環境,在在顯示它宗教面與藝術面的重要性,目前寺內的三川門、彌勒殿及大雄寶殿已被列為二級古蹟。不管你抱著什麼心情,來一趟開元寺古蹟之旅,你將會了解先人的用心與傳承,你將有大大的收穫,因為開元寺是一個展現宗教性、歷史性以及文化藝術性的大型佛寺。
... 附記 ... ... 「開元寺」 照片欣賞 ... ... ... & end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