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北京.看胡同

圖.文:周鑫泉

(現任: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 理事長)

 

北京『胡同』己演變成了一種末代的名詞,只有用鏡頭留下歷史回憶───

我已去過了北京三次,每到北京就要探訪「故宮」附近的「胡同」。從那裡確實可以體會到許多歷史的故事,故宮與胡同相鄰,位於北京市的中心地區,這座「故宮」共居住過元明清三個朝代二十四個皇帝,已有五五○多年的歷史。如果我們從空中俯瞰「故宮」,映著日光,只見一片黃金白玉的宮殿由南向北延伸,高低起伏,左右呼應,對稱劃一;莊嚴、雄偉、幽深、靜穆,它那麼強烈地吸引著人們去遊覽、探求。

 

  關於胡同,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。北京胡同差錯有序,它們圍繞在紫禁城周圍,大部份形成於中國歷史上的元、明、清三個朝代。在這些朝代的鼎盛時期,帝王為了「建皇極而隆上儀」,「襲周官之制,度地居民」。北京城以皇宮中心,街道全部按經緯排列。正規的胡同,集中在皇宮附近的東西兩側,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齊地排列,其中居民多為皇親貴族。簡陋的胡同,大多在離皇宮較遠的南北兩個地方,其中居民多為商賈平民。

 

  胡同中主要建築,幾乎全部「四合院」。這是一種由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座房屋,以四四方方對稱形式圍在一起構成的封閉式建築。根據其中居民社會地位的高低貴賤,它有繁簡大小之分,高官富賈的大四合院,建築考究,庭院廊柱,雕樑畫棟,附帶前後跨院。平民百姓的小四合院,構築簡單,門面狹窄,房牆低矮。胡同,實質上是許許多多,大大小小,一個緊挨一個地排列起來的四合院之間的通道。為便於採光,講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,其排列結果,胡同多數成為東西走向,為了便於溝通,在較大胡同之間又有許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。整座北京城,如同放大的四合院,東西南北基本對稱,佈局嚴緊,氣勢壯觀,周圍加高牆以矩形包圍,整齊劃一。

 

  清末以前,中國尚處於落後的自然經濟狀態,從封建意識中經商也是平凡之事,故北京是個以帝王貴族為主的游手好閒,玩樂消費的城市,其生活景象變遷,到了清末時期,四合院式的形態封閉了中國,受到外來文化影響,胡同的格局打破了千篇一律舊形式,演變成另一種新形式的胡同,多數集中在城外,其中建築參錯無章;許多舊有的胡同,不再整齊劃一,居民成份也有所變化,胡同面貌到此由盛而衰。這是北京胡同隨著封建制度開始瓦解的一個自然發展趨向。

 

  民國初年,中國社會處在極不穩定狀態,內戰頻繁,外辱不斷,北京城市環境根本無法得到治理,胡同面貌愈加頽敗,有很多獨家居住的四合院,變成了多家合居的大雜院。目前胡同面貌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,但過了長達十年的「文化大革命」,使胡同中的許多珍貴歷史,許多文化的遺跡,遭到人為的無情破壞。自從改革開放才使北京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也有很多的胡同被推土機推掉了,現代的高樓大厦建築,拔地而起,許多居民搬遷到新建的樓房,曲折的區區胡同,被封閉的小小四合院,當然不能承受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、人類文化急劇更新的強大衝擊!今天我所能目睹的胡同,就像一件件逐漸被廢棄的舊有生活器具,在外來遊客和許多北京人的心目中,似乎已黯然失色了。

 

  儘管如此,在北京的市區內,胡同仍佔據著近三分之一的面積,居住著約北京半數的人口,胡同不僅過去是,而且現在仍然是許許多多北京人生息與共的地方。如果把每一條胡同都串聯起來,可以組成一座新、舊北京在歷史交錯、重疊、位移過程中的胡同,可以連成一個「萬里長城」。數百年過去了,遺跡已經變得無處可尋。北京人傳說:胡同過去都稱呼「百花深處」這個美麗的名詞,卻流傳到了今天。

 

  北京它有許許多多在故宮附近的胡同,也有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故事…..

 

Image-01.jpg (59730 個位元組) Image-02.jpg (70279 個位元組) Image-03.jpg (83161 個位元組) Image-04.jpg (86492 個位元組)
胡同裡的春天 建立的「石雕」像微笑著古跡文化 大雜院裡聽故事。 古香古色的「狗不理」成為胡同的指標。
Image-05.jpg (75983 個位元組) Image-06.jpg (40074 個位元組) Image-07.jpg (59867 個位元組) Image-08.jpg (40038 個位元組)
古老「看西洋鏡」的生意乏人問津。 話說「天官賜福」的來由。 寒冬時刻,臥室裡設「地炕」取暖。

老友悠閒地集合「談天說地」。